問: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如何推進的?
答:20世紀90年代,黨中央科學分析自身建設面臨的新形勢,積極探索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途徑,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新時期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黨的十五大把這個總目標進一步表述為: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jīng)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根據(jù)世紀之交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2000年1月,江澤民在十五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上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治黨始終堅強有力,治國必會正確有效。他完整提出“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兩大歷史性課題,要求全黨認真研究和解決,使黨更加堅強有力、更加朝氣蓬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勝利前進。
按照黨的建設總目標要求,圍繞兩大歷史性課題,在跨世紀發(fā)展征途中,黨中央緊密結合推進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實踐,扎實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這一時期,黨中央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人民;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經(jīng)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按照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既保證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fā)揮人大、政府、政協(xié)及人民團體等方面的作用;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逐步完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制度;高度重視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加快各級領導層的新老交替步伐;制定實施機關、高校、國企、農村、社團、非公等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意見,指導和推動各個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這些措施,使黨的自身建設得到了明顯加強,保證了改革和建設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階層和新經(jīng)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中央及時提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要求,加快在新經(jīng)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從2001年8月起,開始在新的社會階層中進行發(fā)展黨員的試點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素質,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關鍵所在。1995年11月,江澤民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向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要求。1998年11月至2000年底,全黨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分期分批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廣大干部在“三講”教育中切實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查找領導工作中及自身存在的問題,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經(jīng)受了一次黨內政治生活的嚴格鍛煉。
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新條件下,黨中央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來抓。1993年8月,江澤民在十四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做好反腐敗工作。此后,黨中央、國務院著重抓了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集中力量查辦大案要案、狠剎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三個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反腐敗三項工作格局。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不斷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