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療科吳小進回訪了四年前的一位晚期喉癌患者,這位中年男子宋先生身體狀況至今還不錯,他在電話里對吳主任的關懷連連表示感謝。
放療,在普通老百姓聽來是有些恐懼的詞眼。然而在吳主任眼中,它與手術和化療一樣,是癌癥治療的“三板斧”,而且相比較而言,放療一次只有5-10分鐘的時間,治療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痛苦,患者反應非常小。像宋先生這樣,單純接受放療能存活四五年的患者大有人在。
什么樣的患者需要放療?
放療即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利用一種或多種電離輻射對惡性腫瘤及一些良性病進行的治療,放射治療的手段是電離輻射。
放射治療中最常用的直接電離粒子是電子,最常用的間接電離粒子是光子。
放療在國內普及開來僅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發(fā)展較快。
由于計算機的發(fā)展,輔助工具的改進和經驗的積累,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已成為癌癥治療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它的精確度也越來越高,已經起到了類似于手術刀的效果。
如今放療與手術和化療一樣,是癌癥治療的“三板斧”,有了這“三板斧”,癌癥的治愈率已經由45%提高到55%,癌癥早已不像以前那么可怕,其中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治療后能夠長期存活,三分之一可能利用醫(yī)學來減緩痛苦。
醫(yī)生在病人手術前,可以用放射治療來皺縮腫瘤,使之達到降期的目的,易于切除;手術后,用放射治療來抑制殘存癌細胞的生長。
放射治療幾乎可用于所有的癌癥治療,而對部分癌癥病人而言,放射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比如對于直腸癌晚期患者,手術已經不能完全切除腫瘤或者切除后會影響身體功能,這時候放療就是首選的治療手段;手術不能完全將腫瘤切除干凈的患者,也可以利用放療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鼻咽癌、宮頸癌、喉癌患者,甚至可以通過放療直接根冶;年齡較大不能接受手術的癌癥患者,也可以通過放療延長壽命。
吳主任舉了兩個例子:90歲的離休老干部劉老先生診斷出中下段食管癌,出現說話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的癥狀,按常理來說食管癌是可以手術的,但這樣的高齡手術風險很大。一院放射科為他做了放療,聲音嘶啞有了明顯改善,也能開始吃東西了,延長了生存時間,改善了生存質量。
還有一位特別愛說話的老者患了局部晚期喉癌,不愿因為手術失聲,也選擇了放療。
“放療不但保留了他們的功能,還延長了他們的生存時間。”吳小進說,晚期喉癌放療后存活四五年的大有人在。
放療與化療有何區(qū)別?
許多人都知道放療和化療都是癌癥治療的一種手段,但搞不清它們的區(qū)別,而且因為見多了患者在化療中忍受的折磨,因而對放療也心生恐懼。
吳小進主任介紹說,放療與化療的區(qū)別在于,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一種常見方法,過程中會利用細胞毒藥物去殺死癌細胞或抑制其生長.,部分患者耐受不了時,會影響生活質量;放療就是放射治療,指用射線消除和抑制病灶。治療過程中痛苦相對可控,每次放療5-10分鐘的時間,一周放療5次,累計十幾次以后會有一些皮膚反應或者粘膜反應。
有人因為對放療不了解而對其產生誤解,認為放療反而會加重患者病情,導致其迅速惡化。吳主任提醒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放療適應癥把握得不好,或者是劑量使用過大,破壞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吳小進主任建議,早期癌癥患者還是選擇手術效果最好,局部晚期適合放療,晚期患者就要選擇化療了,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綜合治療,有機的結合會給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
目前比較權威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這三種治療手段的治愈率分別為27%、22%和6%。
可以說,放療的前景呈井噴式發(fā)展,它不是傳統(tǒng)的對腫瘤一切了之,而且讓患者的生命生活質量得到了保障。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療科】簡介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療科建于2010年,多次被評為院先進服務集體,2013年被評為徐州市青年文明號單位。市一院放療科為我市開展腫瘤放射治療的科室之一,率先于我市開展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并能開展調強放射治療,至今已開展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500余例??剖以O核醫(yī)學診療中心、放療中心?,F開設病區(qū)兩個,床位40張,醫(yī)護人員共20余人,其中主任醫(yī)師1人、副主任醫(yī)師1人、博士后1人、碩士6人。放療科主要開展腫瘤患者綜合診治,重點開展頭頸部、胸部及婦瘤等綜合治療。年??崎T診量1300余人次,出院1050余人次。科室核醫(yī)學中心擁有目前淮海經濟區(qū)較先進的GE:Infinia Hawkeye SPECT-PET/顯像儀。(單光子-正電子發(fā)射型X線計算機斷層影像儀)。擁有獨立的核醫(yī)學病房,目前開展心肌顯像功能、全身親腫瘤探查、鑒別腫瘤的良惡性,檢測治療效果,判斷預后。開展總腎及分腎功能的定量測定、目前開展的項目有難治性甲亢及甲癌的治療。目前科室已有新技術引進獎一項,科技進步獎一項,在研與已結題徐州市課題多項。
專家介紹:吳小進,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核醫(yī)學科主任,博士后,蘇州大學腫瘤學博士,學科帶頭人、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省抗癌協(xié)會放療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放療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徐州市腫瘤放射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醫(yī)學會核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抗癌協(xié)會理事,徐州市核學會理事,院重點人才,徐州市醫(yī)學后備人才。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其中SCI3篇,中華級3篇,核心期刊十余篇。獲徐州市新技術引進獎、徐州市科技進步獎各一項,科技局課題結題多項,在研科技局課題一項、徐州醫(yī)學后備人才基金項目一項,獲市衛(wèi)計委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徐州市醫(yī)德好、醫(yī)風正、醫(yī)計精標兵稱號、江蘇省服務滿意先進個人稱號,連續(xù)獲院先進個人、先進科主任稱號。